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网站! 网站无障碍 关怀版

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昌都市卡若区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发表时间:2021-11-04 来源:西藏自治区残联

卡若区位于西藏东部,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面与缅甸及云南接壤,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近些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残疾人联合会的坚强领导下,在昌都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和残疾人联合会的悉心指导下,卡若区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以对残疾人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在残疾人民生保障、维护残疾人利益、落实残疾人权益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力地推动卡若区残疾人事业在扶贫、康复、就业等各项业务工作中的持续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卡若区实有持证残疾人5123人(其中:一级残疾人861人;二级残疾人2187人;三级残疾人1389人;四级残疾人686人)。

一、勤思善学涨本领 强化本领为人民

众所周知,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数有身体上的缺陷(如存在肢体残疾、瘫痪在床、眼部疾病、精神存在问题等),难以融入正常的生活范围。2016年以前,卡若区统计的残疾人仅为2000余名。卡若区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因患有残疾的群众由于缺乏劳动力,致使全家仍在贫困线上挣扎,苦苦无法奔赴小康生活。残疾人联合会深知只有全面掌握中央、国家对残疾人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为残疾人朋友多办好事、多办实事。于是,便组织工作人员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地系统地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西藏自治区出台的关于残疾人康复、治疗、就业各项优惠政策。通过勤学善思,工作人员很快掌握了各项政策方针,不断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残疾人打下坚强的基础。

为切实弄清卡若区残疾人的具体数字,建立翔实的残疾人数据库,让更多的残疾人享受国家政策。自2016年10月起,残联工作人员利用周末时间,深入15个乡(镇)、167个行政村、808个自然村,走家入户,实地考察。通过长时间的调查发现:在农牧区很多残疾人因家庭贫困未办理残疾证;受传统文化影响,残疾人受歧视现象十分严重;残疾人权益保护力量在农牧区十分薄弱。为消除这些不公平的现象,让广大残疾人充分享受在残疾人康复、医疗、救助等方面的各项政策。残联工作人员身体力行,挨家挨户宣传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用以心换心的工作,用真情来感化他人,现在农牧区群众的个人素质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主动积极爱护残疾人、关爱残疾人现象比比皆是。

二、健全体系夯实队伍 优化职能提升效率

2019年,是基层残联改革之年。卡若区残工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群众保障法》《中国残疾群众联合会章程》《卡若区残疾人联合会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之规定,进一步梳理残联职能,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切实履行好残联代表职责和维护广大残疾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责,准确把握残联组织是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残疾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基本定位,优化残联组织结构,让残疾群众科学的、民主的、充分的参与到残疾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区残联代表和主席团委员中残疾群众或残疾群众亲友比例、基层一线人员比例,夯实基层残联力量和基础设施。截至目前,我区在15个乡(镇)配备了基层残联组织专干,充实了基层残联工作力量,并在全区5个乡镇建立了“残疾人之家”、在19个村(居)依托村级活动场所和民政“幸福院”项目,建立残疾人“阳光之家”,健全和完善了基础设施,为下一步建立村(居)残疾人协会奠定了基础。

三、聚焦群众之盼 解之盼护利益

2017年,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证工作开展以来,为确保我区残疾人尽早拿到新的残疾证,残联工作人员多次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熟悉、了解新的办证系统,针对部分瘫痪在床、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群众无法做伤情鉴定,导致无法办理残疾证难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进一步增强残疾人士的获得感、幸福感”要求,卡若区残联结合实际制定了《卡若区残疾人联合会下乡(镇)上门办理残疾证工作方案》,让重度残疾群众少跑腿,让工作人员多走路,切实打通办证最后一公里服务障碍,进一步提高区残联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区残联办事效率。截至目前,已开展下乡办证工作3次。如:柴维乡加荣村长期瘫痪在床的老人嘎帕深有体会地说“以前,我只是听说过办理残疾证,但苦于家里无钱支付鉴定费用,一直未办理残疾证。现在,多亏了残联的下乡办证政策,我才能如愿享受到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好方针。”

四、依托援藏力量  保障民生之本

儿童是温室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而残疾儿童更是卡若区残联重点关注、重点关爱的对象。卡若区现有16周岁以下残疾儿童378人,为了给残疾儿童一个健康成长的快乐空间,矫正残疾人儿童在心里上、身体上受到的创伤。2018年卡若区残联依托援藏力量,紧紧围绕“残疾儿童康复治疗”筛查为残联工作重点,密切配合援藏重庆医院在15个乡(镇)对83名残疾儿童中进行手足残筛查,在筛查期间,为了尽快完成筛查工作,残疾工作人员加班加点,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未雨绸缪,合理安排,仅2天时间就完成了初步筛查工作。最终,重庆援藏医院根据病情,筛查出24名符合治疗条件的残疾儿童。目前,24名残疾儿童已完成康复治疗。

充分利用援藏资金,对残疾群众居住家庭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改造。截至目前,已投入6.65万元对19户残疾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已投入7.92万元对残疾人儿童进行康复治疗。

五、树立典型人物 激发内生动力

针对部分残疾群众仍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问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培养出农村带头致富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归,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的重要指示,卡若区残疾人联合会坚持“智志双扶”的思路,既管他们的肚子,又管他们的脑子,在专项宣讲活动中,着重宣讲卡若镇残疾群众洛松郎直在政府的帮助下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以及洛松郎直先富带后富的先进事迹。为进一步在社会上营造出良好的宣传环境,卡若区残疾人联合会及时协调卡若区宣传部拍摄洛松郎直的脱贫致富专题片。在此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残疾群众开始向洛松郎直学习,自力更生,务工就业,脱贫致富。

六、落实落细政策  保障就业权利

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重要指示及吴英杰同志在自治区残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大力促进城乡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的工作要求。卡若区残疾人联合会依托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作契机,深入基层、机关、寺庙开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宣传活动。截至目前,已召开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会议1次;印发宣传资料200余份;开展政策宣传工作5次。同时,依托昌都市残疾人联合会举办的残疾人就业培训机会,鼓励更多的残疾人参与中国结编制、唐卡绘画、美容美发、摩托车维修、缝纫等就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促使85名残疾人完成技能培训并务工就业。

七、弥补软硬基础  改善康复条件

卡若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成立于2021年,位于卡若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院内,项目总投资为460万元,中心现有2层楼,房间30余间,床位28个,内设有挂号收费室、诊室、针灸推拿室、电疗室、艾灸室、牵引室、脑电图室、康复训练室、药熏、药蒸室、治疗室、抢救室及“心语小屋”等科室。为满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日常医疗需求,残疾人康复中心依托卡若区人民医院的医疗资源,与卡若区人民医院联合推出卡若区首家“医养结合”为一体的残疾人康复中心,以“各类疼痛理疗、瘫痪后的康复治疗以及睡眠障碍的治疗康复”为特色,由卡若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定期坐诊康复中心并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康复绿色通道,为残疾人提供及时的医疗问诊、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等服务。截至目前,已有36名残疾人在此获得康复医疗治疗及康复理疗治疗。

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广泛参与下,卡若区残疾人联合会将继续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落实,抓出成效,不断推进残联各项工作任务,推进新时代残疾人事业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