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拟正式推荐对象的公示
根据《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评选表彰的通知》(人社部函〔2025〕11号)精神,自治区人民政府残工委、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残联组建了自治区推荐评选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工作专班。经各地(市)表彰推荐机构推荐,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初审反馈,对表彰推荐对象进行了全面考察,我区拟正式推荐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对象“全国自强模范”4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5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2名,现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5年4月3日至4月10日,如对公示对象有异议,请以电话、电子邮件、传真或信函等形式反映情况。反映情况要客观真实,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应签署真实姓名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
监督电话:0891-6385566(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
0891-6845923(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通讯地址:拉萨市城关区贡布堂路19号自治区残联205办公室
电子邮箱:xzclzlb2025@163.com
邮政编码:850000
西藏自治区推荐评选全国自强模范
暨助残先进表彰工作专班
2025年4月3日
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拟正式推荐对象简要事迹
一、全国自强模范推荐对象
1.次仁加布,听力残疾四级、男、藏族,阿里地区噶尔县狮泉河镇塔杰社区党支部书记。他在1992年退伍后,以坚韧的意志通过努力拼搏,成为了一名种植技术能手与致富带头人。他曾不顾火灾危险勇救师生。疫情期间,他慷慨解囊捐赠价值9.6万元物资,助力抗疫。担任社区主任时,钻研技术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多年来,坚持自费慰问辖区困难户80多人次,作为一名自治区宣讲员奔赴多地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300多场、5万人次参与,以实际行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嘎桑秋卓,肢体残疾一级、女、藏族,那曲市班戈县北拉镇惠民新村村民。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扶持下,让多残家庭中成长的她搬进了惠民新村,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她也凭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勤奋好学的精神,10岁起就通过各类渠道,学习掌握毛线编织手艺。她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等活动,在各级比赛中斩获佳绩,展现出身残志坚、自强自立风采,引领和带动了其他残疾人更加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地投身社会服务与发展。多年来,通过自编自卖工艺品,增加了家庭收入,也实现了自我价值。
3.次仁顿珠,视力残疾一级、男、藏族,日喀则市定日县特殊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法人。2014年,他创办了拉萨市康德盲人按摩中心,经过不懈努力,按摩中心很快成为盲人创业的主要实训基地,为70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免费服务,竭尽全能地帮助残疾儿童(人)康复训练和就业,培养按摩技师9人。2023年,他创办培训学校,为189名农牧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为125名残疾人提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就业技能水平。2025年定日发生6.8级地震后,他迅速行动,积极投身抗震救灾,成立残疾人爱心社会服务中心,帮助受灾地残疾人重拾生活信心。
4.觉列,肢体残疾一级、男、藏族,西藏拓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2012年起先后成立了四家公司、合作社,吸纳80多名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月平均工资达到4200元,培养12名残疾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在创业过程中,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和生产近300多种特色(藏式)产品。建立了农牧民残疾人浮雕设计室,参与组建拉萨残疾人希望之家,开展电商运营培训,悉心培养和带动18名残疾人自主创业。
二、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推荐对象
1.拉萨市残疾人联合会综合业务科。拉萨市残疾人联合会综合业务科作为首府地市残联综合业务部门,为西藏残疾人事业发展努力发挥首府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成立“1+N”党建助残联盟,组织开展超40场扶残助残活动,切实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组建基层残协与专门协会组织架构,率先实现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机构转介,率先打造了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服务中心,率先举办了两届残疾人体育运动会和文艺汇演。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残疾人之家、残疾人就业孵化基地、残疾人文化体育运动发展等方面均走在全区前列,向其他地市更好开展残疾人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拉萨经验。
2.山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山南市特殊教育学校自2013年建成以来,坚持教学为要、因材施教。组建了首支特校残疾人艺术团,先后在市、自治区和全国舞台上绽放光彩,用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声音宣介我区残疾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培养体育健儿先后参加全国残运会、特奥会,屡获佳绩。文化教育成果斐然,输送24名学生到内地特殊院校就读深造。学校为重度残疾儿童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年行程30万公里,为107名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聚焦教学,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承办自治区特殊教育教师教学竞赛,申报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坚持推进课改、医教结合、艺体赋能、职教授业、五育并举,切实推动素质教育落地见效。
3.林芝市波密县残疾人联合会。林芝市波密县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于1996年,始终秉持“让残疾人生活更有尊严”的使命担当,在西藏率先实现村(社区)残协全覆盖,创新打造县、乡、村三级助残网络,组建首支县级残疾人艺术队和10支乡镇助残志愿服务队。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创新“党建+”扶残助残模式,为全县1832名持证残疾人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人性化的康复理疗、政策咨询、文体娱乐等服务。坚持深化组织体系创新、就业创业赋能、民生兜底保障、藏医康养融合、红色教育凝心铸魂,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社会合力开展助残服务,帮助残疾人提升生活质量,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为林芝乃至全区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4.昌都市丁青县残疾人联合会。昌都市丁青县残疾人联合会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康复服务能力提升、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升级改造等一系列民心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57万元,带动产业项目,使3145名残疾人直接受益。创新推出“阳光助残”服务,设立“一站式”服务综窗,把残疾人惠残服务、项目等“搬”到窗口“搬”进残疾人身边。坚持激发内生动力,开展民族手工艺技能培训,帮助残疾人自主创业、融入社会。推动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积极开展扶残助学、爱心义诊、康复服务等工作,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5.阿里地区教育(体育)局。阿里地区教育(体育)局高度重视残疾儿童教育工作,将其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年度教育工作重点内容和重要环节,努力维护残疾儿童受教育合法权益,经多年努力,阿里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在全地区49所中小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尽力配备康复师、心理咨询师和保健老师。全力护航残疾儿童教育之路,加大送教上门力度,联合多部门为偏远地区、高海拔地区残疾儿童开展送教育、健康与温暖服务,逐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投入200多万元,开展辅助器具进校园工程。认真落实教育“三包”、营养改善、学生资助等资金,使多名残疾儿童从中收益,残疾儿童及家长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得到满足。
三、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推荐对象
1.邓晓梅,女、藏族、林芝市残联业务科副科长。她扎根残疾人事业12载,曾获得林芝市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坚持创新就业服务体系,帮助406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推动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为180余家残疾人小微企业(合作社)发展争取400余万元帮扶资金,培育2家全国“美丽工坊”项目。参与引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开展219名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促成援藏康复帮扶项目落地,65名肢体残疾人和22名听力残疾人享受肢体矫治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她实地勘察198户农牧区重度残疾人家庭,争取472.5万元专项资金解决残疾人出行难、入厕难问题。打造“残健共融·向上向善”文化品牌,组织残疾人艺术团开展演出20余场,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2.卓玛曲措,肢体残疾三级、女、藏族,昌都市卡若区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她虽然是一名残疾人,但从未降低过对自己的要求,自2016年以来,她的脚步遍布全县18个乡镇(街道)169个村(社区),走访3000余户残疾人家庭,帮助解决残疾人生产生活中的各类困难,帮助辖区内50户残疾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帮助35名残疾儿童跨省接受肢体矫治手术。她擅长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文艺等工作,能够急残疾人所急、办残疾人所盼、解残疾人所困,在残疾群众中有较好的口碑。在她的带领下,卡若区残联在2021年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